在平均海拔2700米的青藏高原東南麓,西藏林芝市波密縣的桃花溝綿延數十里。每年春天,粉白的花瓣與雪山相映成趣,構成“雪域江南”最動人的風景。
那曲,在藏語中意為“黑河”。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地處西藏北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201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土旦格桑來到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決心奉獻自己的青春幫助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時至今日,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特教學校,邁...
曾經,貢覺卓瑪在北京是一名新聞工作者,2019年底,她辭去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西藏開啟創業之旅。她說,作為一名記者,我總是在記錄別人的故事,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創造屬于自己的故事,為家鄉做點實事。于是她回到西藏創立“諾諾教...
“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回信了!”五四青年節之際,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們激動得歡呼雀躍,并第一時間認真學習了回信。
他們感慨,這里“機遇無限”;他們動情地說,理想主義的花在這里綻放;他們亦堅定表示,建設新疆是場彼此成就的雙向奔赴……青春的舞臺不只有“大廠”,更有“大地”。
青春,應該在哪里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這青春的命題,引一代代青年上下求索。其中,有那么一批人,用熱血戰勝困難,用奉獻傳遞希望,用歲月書寫無悔。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走近西部計劃志愿者,傾聽他們的答案。
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一直被視為“艱苦”“偏遠”的新疆且末,縣城邊緣的沙漠正被梭梭與草方格慢慢覆蓋。黃沙與綠意之間,有一塊干涸的灘地,大片鹽堿裂紋,是大雨曾經來過,卻終究被沙漠吞沒的痕跡。
4月16日10時,青銅峽市寧朔中學高二(16)班英語急救主題課上,彭娜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講解急救知識。學生們圍繞遇到緊急情況時如何應對熱烈討論,英語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一次志愿行,一生志愿情。”這句話,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沈洲洲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初心與堅守。2024年,沈洲洲從青島理工大學畢業。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他毅然報名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并被分配到靈武市郝家橋鎮鎮政...
“我一直在尋找人生支點,‘三支一扶’計劃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可以做一顆‘種子’,在家鄉扎根、破土、生長。”站在綠意蔥蘢的桑園里,徐浩鋮感慨地說。
挑戰接踵而至。去年3月,由于新井投產,沒有遠傳數據,李莊103-3井生產情況出現波動,他留守現場,每半小時記錄一次油壓套壓數據,最終發現該井被水淹,及時上報作業區,采取排水措施,避免了進一步損失。
收起畫筆、走進社區,繪畫專業畢業的王蘭才發現,生活是一幅更寬廣的畫卷,需要用心去描繪。2019年,王蘭考入寧夏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繪畫專業學習國畫。本科4年的大部分時間,王蘭都泡在畫室。那時的她內向安靜,最熟悉的是墨錠研磨時的...
3月27日,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塵彌漫。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西北油田順北油氣田,天地一片昏黃。此時,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鉆完井研究所主任師陳修平,正聚精會神地研究和攻克現場鉆井難題。“新開發的順北二區,氣井越來越多...
2016年,趙浩蘭從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畢業,通過特崗計劃,來到了獨龍江鄉中心學校,擔任鄉村教師。一晃就是9年,趙浩蘭像高山幽谷的蘭花般扎根江畔,成為特崗教師用青春點亮西部鄉村教育的生動注腳。